“世紀之問”中美如何解答,習近平給出了答案 " N4 Y" ~( y" x& n
來源: 玉淵譚天
* ?+ m& X$ F1 _, l) _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10日上午應約同美國總統(tǒng)拜登通電話,就中美關系和雙方關心的有關問題進行了坦誠、深入、廣泛的戰(zhàn)略性溝通和交流。 這通電話,是一個月以來習近平主席同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舉行的第11次通話。加上剛剛出席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三次會晤,習近平主席最近一個月也已經以視頻方式出席了3場重要的國際多邊活動。 這通電話,也是今年以來,習近平主席第二次應約與美國總統(tǒng)拜登通話。CNN在報道這一消息時,特別強調,是美國主動打來電話。 亂云飛渡仍從容。中國元首外交,始終在拉緊全球合作的紐帶。 而合作,無論美國真心實意還是另有心思,中國,都淡然處之。 中美關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之一。在通話中,習近平主席提到: 中美分別是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fā)達國家,中美能否處理好彼此關系,攸關世界前途命運,是兩國必須回答好的世紀之問。 中美合作,可以辦成許多有利于兩國和世界的大事。拜登上任之初,國際社會就對其改善中美關系抱有期待。 作為美國國會派出的第一支訪華代表團成員,早在1979年,時任參議員的拜登就首次來到了中國。他在一次內部講話中提到,中國的發(fā)展是對美國有利的。2011年,拜登再次訪問中國。 那次訪問之后,拜登在美媒專門發(fā)表過文章:《中國崛起不是我們的終結》。文章中寫道:“中國的崛起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競爭,美國能夠并將在這種競爭中蓬勃發(fā)展。” 今年除夕,中美元首年內的第一次通話中,拜登還向中國人民拜年。權威人士告訴譚主,那次通話,由美國發(fā)起邀約,時間也是特意挑選在春節(jié)。 一開始表示了誠意,但可惜,行動沒有跟上思想。 拜登上任之后,中美關系越走越遠。近幾個月來,美國國會有關中國的法案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僅7月一個月,就有十幾個,其中大多建議采取反對或限制性政策。美國對華打壓、遏制與以往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美國與一開始的積極姿態(tài),背道而馳。國際社會對中美關系改善的期待,落空了。究其原因,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告訴譚主: ” 時與勢,已經在中國一邊。 大國更應該有大國的樣子。通話中,習近平主席提到: 當前,國際社會面臨許多共同難題,中美應該展現(xiàn)大格局、肩負大擔當,堅持向前看、往前走,拿出戰(zhàn)略膽識和政治魄力,推動中美關系盡快回到穩(wěn)定發(fā)展的正確軌道,更好造福兩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 就在這次通話時,美國今年累計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shù)已經超過去年全年。颶風“艾達”仍在襲擾,紐約州與新澤西州也進入緊急狀態(tài)。 阿富汗撤軍,一地雞毛,也讓拜登支持率跌至上臺以來最低。路透社與益普索的聯(lián)合調查顯示,拜登的支持率下降了七個百分點,只有46%的美國成年人認可拜登在任時的表現(xiàn)。 △路透社和益普索民調:美國人在阿富汗撤軍上給了拜登低分 重重危機發(fā)出“紅色警報”,美國的對華心態(tài)正在出現(xiàn)微妙的變化。對此,吳心伯用了一個詞來概括: 前倨后恭。 拜登上任之后,一開始故意冷淡中國,名義上是說他需要評估對華政策,但實際上忙著跟一些盟國打交道,淡化對華關系。 從5月份,美國就開始坐不住了,與中國的交流越發(fā)頻密。 先是美國貿易代表、美國財政部長等美國經貿團隊成員開始接連與中方通話;7月份,美國副國務卿舍曼主動提出訪華;8月份,王毅外長也兩次應約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通話。 與交流頻率增加并行的,是美國內政外交的困局逐漸加深。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不久前警告說,仍在對華征收的關稅已傷害了美國消費者。而美國遲遲沒有終止的關稅,正在推高美國的通脹水平。美國上半年的通脹水平,一度創(chuàng)下了近13年來的最高紀錄。 一個耐人尋味的細節(jié)是,彭博社8月還放出消息稱,美國財政部長耶倫正在考慮出訪中國,這可能將是拜登政府上任以來,中美兩國官員首次舉行面對面的經濟會談。 △耶倫考慮出訪中國,這將是她就任財政部長后首次訪華 套路,仍然是虛虛實實。但原來只強調競爭的美國,也開始不得不相較以前展現(xiàn)理性務實的態(tài)度。 這次通話,美國也再次釋放了主動對話合作的信號。背后原因,習近平主席在上次與拜登的通話中已經提到:中美對抗對兩國和世界肯定是一場災難。 這次通話,習近平主席也重申:中美對抗,兩國和世界都會遭殃。 最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智庫布魯金斯學會還專門發(fā)表了一篇文章:《中美關系新變化:競爭加劇,依存加深》。結論很明確,盡管美國在強化與中國的競爭導向,但對中國的依賴正在逐漸加深。 中美關系不是一道是否搞好的選擇題,而是一道如何搞好的必答題。 但,解鈴還須系鈴人。正如王毅外長在會見美國總統(tǒng)氣候問題特使克里時所說:現(xiàn)在球在美方一邊。 現(xiàn)在正在逐步失去全球信譽的國家是美國,美國如果是真心想合作,只能先放下“身段”,面對現(xiàn)實,與中方開展開放性對話。 隨意貼標簽,妄圖牽著中國的鼻子走,不可能,也不現(xiàn)實。 中國,只會走自己的路。 這次中美元首通話,談及的內容很廣,包括氣候變化、疫情防控、經濟復蘇以及重大國際和地區(qū)問題。 這些議題,習近平主席在元首外交中頻繁提及。 今年以來,習近平主席已經先后以視頻方式出席10余場重要的國際多邊、雙邊活動。 這是大國外交的自信,更是立己達人的胸懷。 就在這次通話前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三次會晤上,習近平主席宣布,年內中國將再向發(fā)展中國家無償捐贈一億劑疫苗。剛剛召開的阿富汗鄰國外長會,王毅外長也宣布,中方決定緊急向阿富汗提供價值2億元人民幣的糧食、越冬物資、疫苗和藥品。 疫情,沒有阻隔中國合作的腳步,相反,世界比任何時候都更加明白命運與共的深刻內涵。本次通話中: 習近平主席闡述了中方在氣候變化等問題上的立場,強調中方堅持生態(tài)優(yōu)先、走綠色低碳的發(fā)展道路,一直積極主動承擔同自身國情相符的國際責任。 早在去年,中國就已經給出了綠色貢獻的細化時間表。 習近平主席在第75屆聯(lián)合國大會上宣布,中國將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xiàn)碳達峰,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xiàn)碳中和目標。 這意味著,中國將成為全球碳排放強度降幅最大的國家,將用全球歷史上最短的時間實現(xiàn)從碳達峰到碳中和。 綠色發(fā)展,中國的貢獻不可謂不大,更重要的是,中國有自己的節(jié)奏。 9月3日,美國總統(tǒng)氣候問題特使克里結束了年內第二次訪華行程。再一次就氣候問題與中方交流,值得注意的是,這次中美雙方并沒有達成聯(lián)合聲明。背后的原因,吳心伯給譚主做了解釋: “ 氣候問題上,中國是以《巴黎協(xié)定》為原則,而不是以美國要求為原則,所以,如果美方就氣候變化問題給中國提出要求,中國自然不會理睬。 ” 合作,可以商量著來,但絕不是頤指氣使。 中美能開展氣候合作的前提,習近平主席在通話中也說得很清楚: 在尊重彼此核心關切、妥善管控分歧的基礎上,兩國有關部門可以繼續(xù)接觸對話。 美國一直希望氣候變化合作能成為中美關系的“綠洲”,但如果“綠洲”周圍都是“荒漠”,“綠洲”遲早會被沙化。 換句話說,中美氣候變化合作不可能脫離中美關系的大環(huán)境。 面對中美關系這個待解的“世紀之問”和必答題,中國已經給出了自己的方案。 美國怎么答,中國靜觀其變。 + v( W# G4 k. |1 n
& z; V B! S/ l# x4 w6 M' a& a# p/ A9 J# P1 \1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