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院19級臨床7班 王璐 指導老師:練溪
晨起篇—-愛國心 晶瑩剔透的露珠沐浴在清晨的霞光里,獨自一人的我在廣闊的操場里晨跑,廣播中的單曲循環(huán)“河山只在我夢縈,祖國已多年未親近,可是不管怎樣也改變不了,我的中國心......”主旋律縈繞在我的耳旁,不禁令我躇足思考:什么是中國心?什么是愛國心?放飛自我大聲吶喊:“愛國心是疫情爆發(fā)之時,如鐘南山般的中華好兒女同祖國偉大母親同呼吸、共命運的“逆行而上”。84歲高齡的他在勸誡他人莫去疫情重災區(qū)時,而自己卻悄悄一人踏上了開往武漢的列車,凌晨高鐵上那疲倦的眼神和躊躇滿志的目光怎能不令人動容,那是一種怎樣的愛國情懷支撐著他,他當之無愧為當代中國最可愛的人;愛國心是疫情來臨之際,各醫(yī)務工作者舍身忘我與死神爭分奪秒搶人的感動瞬間。他們舍棄家庭,穿著密不透風的隔離服、戴著隔離眼鏡堅守在抗疫一線,那滿臉深深的壓痕及瞬間發(fā)白的頭發(fā)便是他們愛國之心最美的詮釋;愛國心是抗疫期間各海外華僑同胞即使身在他鄉(xiāng)之外,然而一顆赤忱的愛國之心情系祖國安危的那份寄托,他們堅信自己雖在他鄉(xiāng),但心永遠是“中國心”。敢問滄桑,有誰不愛自己的偉大祖國,有誰不愛自己的偉大母親。這便是“愛國心”的魅力所在:它流淌在每一個華夏兒女的血液之中,難以言說、卻又無處不在;根植于每一個中華兒女的骨髓之中,忘不掉、丟不棄;烙印在每一個炎黃子孫的心中,擦不掉、抹不去。 午后篇-—報國情 午后柔和的日光散落在校園的草木之間,捧書漫步在校園里的我有些惆悵、有些迷茫。抬頭仰望前方,一幅醒目的“莘莘學子攜筆從戎,參軍報國建功立業(yè)”的征兵語映入眼簾。多年的迷茫終于得到了開解,心底的那盞燈終于找到了報國的歸宿。報國之情重在行動,顧大家,舍小家的報國之情在疫情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叭粲袘?zhàn),召必回”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而是軍人們的共同心聲,更是實實在在的行動號角,是他們在奔赴抗疫前線和隊友們離別時,那莊重的軍禮舉起的時刻,這便是軍人們對報國之情最完美的詮釋;“哪有什么白衣天使,只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一身衣服,學著前輩的樣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搶人罷了......”那是一群孩子在奔赴前線和親友們告別時深深擁抱、轉身卻淚如雨下的感動瞬間。 報國之情不僅需有一顆報國之心,更需要一段報國之行的親身經(jīng)歷,而抗疫路上的英雄們已毅然邁出了那重要的一步。 夕陽篇-—強國志 夕陽的余輝播散在中華大地的每一個角落,惟獨校園的晚霞格外醒目。飯后奔跑在去教室的路上,天邊的“落日紅”深深地吸引著我,它和教室里迸射出來的點點燈光交相輝映,形成了一幅“少年強國”的夕陽畫卷。這不正像“中國紅”一樣的奇跡顏色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終點即為起點,莘莘學子們懷揣著一顆強國之志而不舍晝夜、孜孜不倦的學習,正印證著那句“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的宏偉誓言。 疫情的瘋狂肆虐并沒有阻止少年們追求學問的步伐,“停課不停學”的網(wǎng)絡教學在中華大地上遍地開花,給那些渴求知識的少年們帶去了知識、帶去了希望;COVID-19病毒的魔爪并沒有使追求知識的少年們望而卻步,你看那北有河南洛寧的14歲女孩步行千里去村委會蹭網(wǎng)也不落下一節(jié)課的求學精神,南有四川廣元的16歲女孩步行幾公里堅持獨坐在冰冷的懸崖邊連續(xù)五六個小時上網(wǎng)課的感動瞬間。只因他們心中有希望,心中有一個強國夢,只因那些地方有他們繼續(xù)求學的寄放點。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有志則國有志。我們堅信,只要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那么民族才有希望。這便是為何少年需有一顆愛國之心,一段報國之行,一股強國之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