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隨州日報 于 2021-6-4 19:45 編輯 6 D0 p% v# y, |: ^1 @% Y5 u# y% m `
5 A; e4 j' z! O& {7 k3 O穿越歲月,再現(xiàn)中華農耕文明盛景 1 t! U- F% G- x* ?7 Y+ j
——神農部落巖畫探秘之四
8 k4 N3 i v. v, ?$ m! z! @隨州日報全媒記者 陳曉林 徐斌 黃芳芳 $ G" c/ R4 s9 v( V3 p) G
隨縣桐柏山巖畫不會憑空出現(xiàn)。中華民族早期文明為什么會在隨州這片土地孕育產生? 1 k7 G* v# v8 u+ f& J+ p7 D
答案恰恰就在這片土地本身。隨州地區(qū)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人文環(huán)境最適宜先民生存發(fā)展,進而孕育出輝煌燦爛的中華農耕文明。保護利用桐柏山巖畫,隨州已經開題。
. ^0 x4 D5 q; m; ` 得天獨厚,最適宜先民生存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 N& F4 O; @7 |) s9 Y7 a1 L2 g7 e: [+ p
微信圖片_20210604091347.jpg (174.53 KB, 下載次數(shù): 98)
下載附件
2021-6-4 09:16 上傳
神農部落景區(qū)入口。(隨州日報全媒記者 徐斌 攝)
& c5 [5 _* Z- p2 Y% N& }8 l* e 桐柏山巖畫,藏于隨州山水之間數(shù)千年。隨州文化學者王文虎說,任何文化的發(fā)生與發(fā)展都離不開其地理、氣候、人文環(huán)境。桐柏山巖畫的出現(xiàn)與其賴以存在的自然與人文環(huán)境具有不可分割的關系,其價值是從骨子里散發(fā)而出的鄉(xiāng)土芳香。 ( P. X* i, L9 k5 e9 b c# U( c
隨州位于豫南鄂北,地處中國地理南北分界線,屬于最適宜人類生存的神秘的北緯30度區(qū)域。這里山脈與河流交錯,丘陵與平地呼應,地貌多樣,雖以低山為主,卻藏“千泉百洞”。桐柏山大洪山之間,還有一個西北—東南走向的狹長平原,人稱“隨棗走廊”,亙古及今,為中國南北交往通道。隨州之地河流密布。有發(fā)源于大洪山的,也有發(fā)源于桐柏山的。其中桐柏山是淮河源頭,所以又稱“淮之首”。隨州沒有外來客水,也無大江大湖,數(shù)百條中小河流,呈葉脈狀分布,形成了相對獨立完善的水系。 0 j0 ]( |. n5 ?* g/ i- n
隨州動植物品種兼有南北。繁茂的植被和充足的果根滋養(yǎng)了種類豐富的動物。由野生植物轉化而來的農作物也呈現(xiàn)南北兼有的特點。
& ]4 q o0 X: \! s% w 隨州氣候溫暖,四季分明。炎帝神農時代,隨州氣候比今天更加溫暖?!秴问洗呵铩返鹊浼涊d,古代隨州一帶,有一種獨角神獸,叫“隨兕”?!百睢笔且环N犀牛,而以“隨”命名,可見隨州一帶是它的集中產地。獨角犀牛一般生活在溫暖的沼澤叢林。這個物種能在古代隨州一帶長期繁衍生息(最后一次在隨州出現(xiàn),是清順治三年,即1646年),也從一個側面證明古代隨州氣候溫暖濕潤。 # ?* Z7 V# V1 p
王文虎介紹,隨州地區(qū)動植物資源豐富,利于采集漁獵;丘陵平原水系密布,利于耕作種植;低山丘陵利于居住,躲避猛獸和水患、瘟疫;還有溫暖而四季分明的氣候,實在是得天獨厚的最適宜先民集中生產生活的地方。此外,隨州還與另一處中華早期文明核心區(qū)域——中原地區(qū)連為一體,利于文化交流互鑒、領先發(fā)展。所以,炎帝神農誕生于隨州,隨州桐柏山區(qū)出現(xiàn)炎帝神農文化遺存的史前巖畫,理所當然。如今,良好的自然生態(tài)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依然是隨州高質量發(fā)展的寶貴資源。 * S f* L! _7 J- J6 G
保護利用,原始部落文化景區(qū)即將建成
* q( S8 s+ X) t& O3 _1 w2 _
微信圖片_20210604091358.jpg (233.25 KB, 下載次數(shù): 114)
下載附件
2021-6-4 09:16 上傳
太陽神祭祀園。內有太陽神巖畫,即迄今最早的炎帝神農石像。(隨州日報全媒記者 徐斌 攝) 9 M6 E% ~5 @$ s, y1 x# }
桐柏山巖畫是炎帝神農部落先民饋贈給隨州的珍貴文化遺產。如何保護利用好這筆遺產?近年來,一批專家學者、代表委員積極建言獻策,引起了高層和社會關注。隨州企業(yè)家趙偉投資建設的以“神農部落”命名、集文物保護和旅游開發(fā)于一體的生態(tài)文旅景區(qū),邁開了巖畫保護利用的重要一步。 " `7 e* [2 a' K% f+ }; N: r
微信圖片_20210604091403.jpg (221.71 KB, 下載次數(shù): 114)
下載附件
2021-6-4 09:16 上傳
月神祭祀園。內有母系生殖崇拜巖畫等大量巖畫石。(隨州日報全媒記者 徐斌 攝) , N0 D( k$ a4 o. r
今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華中師范大學教授周洪宇提交了《關于將桐柏山巖畫申請為世界文化景觀遺產的建議》。他說,桐柏山巖畫是不可多得的人類文化景觀遺產,它所表現(xiàn)的內容具有極高的史前文化研究價值和獨特的地域文化價值,將為中華文明起源的探源工程提供新資源和新路徑。他建議國家文物局將桐柏山巖畫與具茨山巖畫等中國中部凹穴巖畫進行整體性打包,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今年1月,湖北省“兩會”期間,省人大代表費巧云建議,省級層面支持隨州巖畫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她說,隨州是炎帝神農故里,桐柏山巖畫群為我們遠望神農時代提供了一個難得的窗口。她建議,加強隨州巖畫保護,將珍貴的歷史遺跡與旅游開發(fā)結合起來,讓炎帝精神和始祖文化得到更好傳承。
# C, i' E/ b: k: T 初夏時節(jié),走進位于隨縣淮河鎮(zhèn)龍泉村的神農部落景區(qū),眼前一亮。一座按照4A級標準建設、以保護巖畫為基礎、以遠古部落生活為展現(xiàn)方式的大型文旅景區(qū)基本建成。神農天書文化園、原始部落體驗園、太陽神祭祀園、月神祭祀園等七大景點,集生產式、體驗式、文化性、休閑度假和旅游觀光為一體,設計別具匠心,建設精益求精。辛丑年尋根節(jié)炎帝神農文化高端論壇會場正加緊布置。景區(qū)開放各項準備緊張有序進行。神農部落旅游開發(fā)公司董事長趙偉說:“我希望盡我所能,和世界各地巖畫研究愛好者和炎黃文化研究者一道,把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保護好、研究利用好。在這片先祖勞作生息的圣地上,再現(xiàn)炎帝神農時代農耕文明的盛景?!?/font> 4 q' n z/ x2 {4 J2 Y9 I( o f
! G8 y7 U4 }2 M, f" B k, L% l
|